鳳凰有1條尾巴。
《證類本草》雲“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宋代鳳髓被列為八珍之一。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鳳”和“凰”原指兩種五彩鳥,鳳是鳳鳥,凰則是皇鳥,《山海經》曰: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 一曰鳳鳥。
後世人通常將鳳和凰解釋為雌雄不同的同一種鳥。鳳和凰不是任何現實中存在的鳥類的別稱或化身,是因為有了“鳳凰”這個概念以後,人們才試圖從現實中找到一些鳥的形象,去附和、實體化這種並不存在於現實之中的鳳凰。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系。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採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旋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