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紧跟着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彻底统一了北方。也为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曹操的势力大涨。这时候的曹操集团也有些骄傲自得,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浩浩荡荡开到长江北边准备发动赤壁之战。
接下来我们说说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曹操方面发起的,东吴孙权势力相对弱小,当时孙权内部形成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要投降,一种要迎战。后来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谋划,促成了孙刘联盟,孙权决定要战的信心增强了,从而开始着手迎战。孙权和刘备的联合,增加了取胜的几率,加上曹操前几年节节取胜的得意,有些骄傲,反而形势有利于孙刘方面。
赤壁之战还有一个特点是在江上作战,也就是要开展水战。水战不是曹操的优势,他的兵力主要是步兵和骑兵,遇到水战容易晕船,不能发挥曹操军队的实力。当时曹操听取了要把小船连在一起的建议,这样不容易晕船,可没有考虑到对方一旦用火攻很难有破敌的办法。
最后,孙刘真的用火攻烧了曹操的战船,曹操兵败,势力锐减,只得逃回北方休养生息,重整军队。孙权方面取得了胜利,名声大噪,也奠定了江东的地位,刘备趁此也稳住了基地荆州的暂时使用权,也为三足鼎立打下了基础。
后来刘备西取巴蜀,占领了益州,关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从此三国正式开始,接下来的几年刘备和孙权接连称帝,魏蜀吴三国鼎立。
荆州的争夺是孙刘联盟破裂的开始,蜀国名将关羽也在镇守荆州时被东吴打败了,败走麦城,随后牺牲。消息传到成都刘备那里,刘备痛哭流涕,对东吴的做法深恶痛绝,激起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决心,以解心中愤怒。于是发动了孙刘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发起的,东吴是迎战方。当时刘备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向荆州进发,水陆并进,安排诸葛亮在成都处理国家内部事务。刘备身边没有重要的谋士,布局军队也犯了大忌,当时正值夏日,气候闷热,军营连绵几百里,给东吴的将领陆逊采取火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一把火烧起来,刘备丢盔弃甲仓皇后退,火烧连营,大败而逃。这次战役东吴胜,蜀国大败。
归纳起来,这三次战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发起方是军事实力强大的一方,战争的胜利方反而是迎战的弱势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三次战役奠定了势力局面,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的战役,影响深远。
本文已结束,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留言,一起品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