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可能活到150歲嗎?

人類有可能活到150歲嗎?

簡繁中文簡體 繁體紐約時報 出版語言ENGLISH (英語)ESPAÑOL (西班牙語)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健康中文 中中英雙語 雙語英文 英人類有可能活到150歲嗎?DANA G. SMITH2024年10月10日 Getty Images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人類——法國的珍妮·卡爾芒,活到了122歲。我們這些人有多大機率活到這個年紀?根據週一發表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除非出現變革性的醫學突破,否則機會不高。該研究調查了1990年至2019年期間從澳洲、法國、義大利、香港、日本、韓國、西班牙、瑞典和瑞士等通常最長壽的地方收集的出生時預期壽命數據。來自美國的數據也包括在內,儘管美國人的預期壽命較低。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在這段時間裡,所有地區的平均預期壽命都有所增加,但增長的速度有所放緩。唯一的例外是香港,那裡的預期壽命上升沒有減速。廣告由於醫療和技術的進步,人類的預期壽命已經延長了幾十年,數據表明,現在人類可能正在接近平均壽命的極限。「我們基本上是在說,現在能活多久,今後也就能活多久,」領導這項研究的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教授S·傑伊·奧爾尚斯基說。他預測,人類的最高預期壽命將在87歲左右——男性約為84歲,女性約為90歲——有幾個國家已經接近達到這個平均值。20世紀,在用水衛生和抗生素等創新的推動下,預期壽命大幅上升。一些科學家預測,隨著癌症、心臟病和其他常見死因的更好治療及預防方法被發現,這一速度將保持下去。著名人口統計學家詹姆斯·沃佩爾認為,21世紀出生的大多數孩子將活到100歲。但根據這項新研究,情況不太可能是這樣。研究人員發現,在他們分析的地方,活到100歲的人的比例並沒有提高,人們的死亡年齡被壓縮到一個更窄的時間範圍內。奧爾尚斯基長期以來一直反對預期壽命將永遠穩步攀升的觀點。在1990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中,他提出了一個理論,即人類已經接近平均預期壽命的極限。30多年後,他說他的新研究提供了確鑿的數據來支持他最初的假設——即使是那些與他打賭的人也認為不無道理。廣告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生物學教授史蒂芬·奧斯塔德曾與奧爾尚斯基打賭,認為今天活著的人可以活到150歲。如今,奧斯塔德說,奧爾尚斯基的論文「非常出色」,「毫無疑問地證明」預期壽命的增長已經放緩。紐約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揚·維吉也研究過人類壽命的極限,他對此表示贊同,稱奧爾尚斯基的研究「做得很好」。「他一直是人們認為的悲觀主義者,但我認為這也是現實的,」維吉說。新的研究表明,雖然現代醫學幫助更多的人把活到70歲、80歲和90歲變成了司空見慣的事,但要讓平均年齡超過這一年齡將是困難的。例如,科學家們計算出,即使消除了所有50歲之前的死亡,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峰值也只會增加一年,男性只會增加一年半。「我們可以通過醫學進步,」以及縮小健康差距和鼓勵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延長一些生存時間,奧爾尚斯基說。但是,他還說,即使消除了常見疾病或事故造成的死亡,人們還是會死於衰老本身。「我們的內部器官和器官系統的功能仍然在下降,這使得這些身體實際上不可能比現在活得更久,」奧爾尚斯基說。廣告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個觀點。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科學主任路易吉·費魯奇博士也認為,如果維持現狀,我們不太可能看到壽命大幅延長。但他表示,加大對預防性健康的投資,可以通過推遲疾病的發作來改變這種狀況,從而「減少生物學上衰老造成的損害」。蒙特婁大學人口學副教授納丁·烏萊特對這項研究的另一方面提出了質疑。她說,平均預期壽命「有時會產生誤導」,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命早期死亡的影響。相反,她建議關注大多數人死亡的年齡,即所謂的模態死亡年齡,它更側重晚年生活。奧爾尚斯基認為,唯一可能從根本上延長預期壽命的方法是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干預措施來延緩衰老過程本身——他對此表示「樂觀」。奧斯塔德也相信抗衰老醫學的潛力。他說,這篇新論文並沒有改變他對今天還活著的人將活到150歲的賭注,因為他的賭注一直都是建立在「針對衰老過程本身的突破」之上的。Dana G. Smitch是《紐約時報》記者,報導個人健康議題,尤其關注衰老和腦部健康。點擊查看更多關於她的信息。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關報導為何經濟發展會導致人的壽命變短?2017年10月18日

跑步1小時,壽命延長7小時2017年4月13日

韓國女性平均壽命或率先超90歲2017年2月28日

放心吧,愛生氣不影響壽命2015年12月10日

全球人均壽命延長,但未必更健康2012年12月17日

最受歡迎美國步中國後塵?言論自由是如何一點一點被侵蝕的白宮稱美方將獲TikTok算法授權,並對副本進行重新訓練川普向威權國家看齊,美國言論自由狀況惡化美國從聯合國「撤退」,北京趁機提升影響力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尋找中國稀土磁鐵替代品:一場全球追逐戰川普頒佈H-1B新規,10萬美元簽證費引發混亂「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川普「退群」製造聯合國權力真空,威權國家爭相填補白宮披露TikTok協議細節:甲骨文將負責數據和隱私管理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 紐約時報中文網iOS 和 Android App

點擊下載iOS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p©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相关数据

专家科普:为何Bungie不再做《光环》
office365网页版无法使用

专家科普:为何Bungie不再做《光环》

⏳ 08-09 💖 721
五尺锯价格
365在线体育

五尺锯价格

⏳ 08-07 💖 215